为何姬昌的大儿子叫伯邑考,二儿子却叫姬发?

2025-03-14 12:53:30
推荐回答(2个)
回答1:

伯邑考的称谓是《史记》中就有的,这个称呼是符合当时习惯的。姬发的称呼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有,至少《史记》是没有的,而比较广为人知的是《封神演义》。伯邑考当然也姓姬,在黄玉郎的《天子传奇》漫画里也称“姬考”。但是“姬考”“姬发”在当时都是错误的称呼。因为周人男子一般是以“氏+名”作为称呼,比如孔子就是孔氏子姓,但我们只会叫他孔子,而不会叫他子子,对吧?女姓的称呼则一般是以“姓+名”,比如宣太后芈月,虽然名字是虚构的,但称呼结构并没有错。

至于为什么要区分姓和氏,因为在当时姓和氏就是不同的,姓表示的是父系血缘,氏表示的是身在氏族,可以大致理解为一个是出生地,一个是户籍地(不完全准确)。因为出生地是不会变的,那么你父系的姓就是你的姓;但是户籍地可以随时变动,所以你最早是父系的氏,然后男子可以自己立氏,女子则从丈夫的氏。伯邑考,姬姓,名考,“伯”是其排行,“邑”一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,一说是担任“邑”这个官职,因此,故称伯邑考。伯,代表的是老大的意思。姬发,有时候也叫做仲发。仲,代表的是老二的意思!比如我们如今所说的前三名,也称作冠军、亚军、季军!首相商容,亚相比干!比干的相位,便是排在商容之后!在商朝,有四大诸侯。西伯侯姬昌,南伯侯鄂崇禹,北伯侯崇侯虎,东伯侯姜桓楚。四镇大诸侯,每一个名字中间都带了一个‘伯’字!比如西伯侯姬昌,他就是西边二百镇诸侯中的老大。在封神演义中,之所以没有把伯邑考叫做姬伯邑考,大概是有作者自己的考虑。

当时姬昌还活着,他有时候的简称便是姬伯,意思便是姬家老大。爹还活着,儿子根本不能做主,也不能代表一家之主的地位,否则便是不敬。所以,姬伯邑考,便弄了个简称,有个‘伯’字,代表他是同级中的老大便可以了。如果加个‘姬’字,那就成了姬伯邑考,就代表伯邑考成了姬家老大,这不是说姬昌死了吗?或者说是伯邑考盼着姬昌死呢!如今我们的称呼,便很能显示出这个伯字的意思。嫡长子曰伯。庶长子曰孟。伯邑考,就是姬昌的嫡长子,武王发和周公的大哥。伯表示排行老大。用现代人的叫法就是姬邑考。类似的还有孟姜女,孟姜女可不姓孟,她姓姜!孟表示她说庶出的老大,家中排行大姐。姜家的大女儿,古语就是孟姜女。伯仲叔季是古人的长幼排序词。孔子被戏称为孔老二,因为仲尼的仲是老二的意思,放在现代他小名不就是叫孔二妮吗。

伯邑考本来是姬家同辈中的老大,又是世子。所以,他的称呼便显得比较慎重了。就仿佛太子的位置一般,很多人盯着,所以,他的名字可以多一点儿,但是决不能出错。姬发是老二,姬是姓,发是名。在伯邑考的光环下,没人会在意他这个不显眼的弟弟。所以,提起姬发,很多人都把他叫做“姬发小儿”,连纣王都是如此称呼!

回答2:

其实,伯邑考的名字,准确说来,应该是姬伯邑考,当然也可以叫做姬邑考。

伯邑考,姬姓,名考,“伯”是其排行,“邑”一说是表明其世子身份,一说是担任“邑”这个官职,因此,故称伯邑考。
伯,代表的是老大的意思。
姬发,有时候也叫做仲发。仲,代表的是老二的意思!
比如我们如今所说的前三名,也称作冠军、亚军、季军!
首相商容,亚相比干!比干的相位,便是排在商容之后!
在商朝,有四大诸侯。
西伯侯姬昌,南伯侯鄂崇禹,北伯侯崇侯虎,东伯侯姜桓楚。
四镇大诸侯,每一个名字中间都带了一个‘伯’字!
比如西伯侯姬昌,他就是西边二百镇诸侯中的老大。
在封神演义中,之所以没有把伯邑考叫做姬伯邑考,大概是有作者自己的考虑。

当时姬昌还活着,他有时候的简称便是姬伯,意思便是姬家老大。
爹还活着,儿子根本不能做主,也不能代表一家之主的地位,否则便是不敬。
所以,姬伯邑考,便弄了个简称,有个‘伯’字,代表他是同级中的老大便可以了。
如果加个‘姬’字,那就成了姬伯邑考,就代表伯邑考成了姬家老大,这不是说姬昌死了吗?或者说是伯邑考盼着姬昌死呢!
如今我们的称呼,便很能显示出这个伯字的意思。

看这个封神榜,小刘当时就替伯邑考着急
我们称呼自己父亲的兄弟,比父亲大的称为伯父,比自己父亲小的,称为叔父。
伯便是大,叔便是小。
伯邑考本来是姬家同辈中的老大,又是世子。所以,他的称呼便显得比较慎重了。
就仿佛太子的位置一般,很多人盯着,所以,他的名字可以多一点儿,但是决不能出错。
姬发是老二,姬是姓,发是名。在伯邑考的光环下,没人会在意他这个不显眼的弟弟。
所以,提起姬发,很多人都把他叫做“姬发小儿”,连纣王都是如此称呼!

可见在他们的眼中,根本瞧不起姬发,觉的他就是岁数又小,个人又没什么能力,所能倚仗的无非是姜子牙和姜子牙背后的阐教。
而伯邑考,外貌是一表人才,能力又很强,在姬昌被囚禁羑里城之时,他把西岐治理的井井有条。并且还孝顺,到朝歌替父赎罪。最后正直不畏生死,被妲己陷害而死!